三星堆大立人身份实锤?手势藏&
三星堆挖出来的那个大立人像最近又被学者研究出来了新说法。他手里摆着圈圈的姿势,专家说这在古代是"大权在握"的意思。陕西鱼国墓里两个领导人的手也是这种姿势,说明他们真有权。
三星堆挖出来的那个大立人像最近又被学者研究出来了新说法。他手里摆着圈圈的姿势,专家说这在古代是"大权在握"的意思。陕西鱼国墓里两个领导人的手也是这种姿势,说明他们真有权。
对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,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段顺口溜:夏商与西周,东周分两段;春秋和战国,一统秦两汉;三分魏蜀吴,两晋前后延;南北朝并立,隋唐五代传;宋元明清后,王朝至此完。那么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到底都存在了多少年,您了解吗?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。
夏朝可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,大约公元前2070年,治水英雄大禹建立了它,一共传了17代君主,存在了470年。可惜夏朝没啥系统的文字记载,咱们只能从后世史书,像《史记》啥的,再结合二里头文化这些考古发现,来琢磨它灭亡的原因。
1976年,河南安阳挖出了一座“宝藏女孩”的墓,直接把历史书给“更新”了。这墓不大,才20来平米,可里面塞了1928件宝贝,其中109件青铜器上明明白白刻着“妇好”俩字。这下好了,之前被当成“神话人物”的妇好,一下子就有了“身份证”,坐实了她是商朝一位真实存在
中国4000年历史,不是枯燥的年份数字,而是一场跌宕起伏的“王朝更迭大戏”,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每一次兴衰都藏着关键转折,今天用通俗的话,带你快速捋清脉络。
你绝对想不到,夏朝的疆域竟比现代一个省还小?唐朝的“西域都护府”为何能让阿拉伯商人疯狂点赞?元朝的“行省制”又怎样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?今天咱们不聊枯燥的教科书,直接用3000年疆域变迁的“活地图”,带你穿越回那些金戈铁马、文化碰撞的热血年代——准备好,咱
提到中华文明,“上下五千年”是大家最熟悉的说法,可你有没有好奇过:这个时间是怎么算的?为什么说“不止五千年”却习惯说“五千年”?其实,这一说法源于民国时期,当时学者以文献记载的“五帝时期”(约公元前2700年)为起点,算到现代约4700多年,便笼统称为“五千年
边境终于安静下来了,荒地也有人去种了,皇宫里巫师的声音越来越大,最后被后任强行压制。就是这几件事,几乎把康丁这一段统治画成了两面:一边是治边、开荒的手笔,一边是宗教权力扩张带来的隐患。
说起中国古代的朝代,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,汉朝的繁荣盛世,唐朝的盛唐气象,或者明清的辉煌。但在这些辉煌的背后,有一段历史尤为重要,那就是商朝的建立。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之一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商朝的建立,看看这段
把目光放远一点看,这一串带“商”的地名不是偶然,它像一条无声的历史线,把平原、山谷、古城、小县都拉到一块儿。说白了,三千年前的“商”并没有被时间彻底吞掉——它先是个地名,后来成了族名、国名,最后又以各种姿态镶嵌到今天的村牌、县名、路标上。你走一圈,这些名字会像
商朝的天空,总飘着迁都的烟尘与权力的硝烟。自仲丁至沃甲,九世之乱如一场永不停歇的“权力狼人杀”,王位更迭快过翻书,诸侯离心似散沙。然而,在这片动荡的青铜原野上,却有一位君主以“稳”为剑,以“韧”为盾,在乱世中劈出一条中兴之路——他,便是祖丁。
提起中国历史,很多人会觉得“纷繁复杂”,其实只要抓住关键节点,就能清晰看清历史脉络。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,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,这4000年里藏着无数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件——有王朝更迭的风云,有英雄辈出的传奇,也有文明传承的坚守。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,带
我们这次聚焦于河南及陕西这一片紧密相连的区域,深入剖析“商”字地名群,探寻它们与华夏文明起源的深刻联系。
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姜子牙作为商末周初的重要人物,其智慧与谋略被后世广泛传颂。而他与武王的合作,更是开创了封神时代的关键篇章。本文将全面探讨姜子牙与武王的关系,分析其历史背景、合作过程及其深远影响,展现一段千古传奇的合作典范。
“中华文明五千年”,这句耳熟能详的话,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深厚认同。然而,“五千年”并非精确纪年,而是一种文化象征,代表着从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到今日中国的漫长文明延续。
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,商朝的兴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,闪耀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辉。而这颗明星的核心,便是那位被后世尊为“开国之君”的汤王。他的名字如同一段悠长的史诗,穿越千年岁月,依然在历史的画卷中熠熠生辉。
说实话,之前陪闺蜜来苏州市拙政园打卡,纯属跟着人流 “凑数”—— 挤在远香堂拍荷花,镜头里全是后脑勺,80 块钱门票花得心疼,闺蜜吐槽 “还不如小区公园清净”。直到上个月跟景区保洁阿姨唠嗑,才挖到 5 条藏在主路外的 “私藏路线”,7 点 40 分进园,雾里的
什么是因果?因果,并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,而是一种“前后逻辑”。
我一直觉得 “中华文明是否停滞不前” 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。“停滞” 意味着什么?是指社会毫无变化、处于静止状态,还是说中华文明被困在一个 “圈子” 里无法突破?
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是为儒家“四书”,《大学》本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它篇幅不大、内涵深刻,为“初学入德之门也”,所以宋儒从《礼记》中将其抽出,独立成书,并置于“四书”之首。